PRODUCTS LIST
NEWS CENTER
CONTACTS US JIN JIE

WUXI GINSHING BIO-TECH.,LTD 

Add: Sunshine Rd,Donghutang Sunshine Industrial Park,Donggang Town,Xishan Area,wuxi Jiangshu Province,china

Tel: 0510-83121777

Fax: 0510-83121666

P.C: 214196

NEWS
Your current location: HOME>> NEWS
饲料防霉剂的主要分类及特点
发布时间:2016-09-07
饲料防霉剂是指能降低饲料中霉菌的数量,抑制霉菌的生长,防止饲料发霉变质,延长其贮存时间的一种饲料添加剂。防霉剂按其有效成份组成主要可分为:单一型和复合型两种。单一型又可分为单一有机酸型和单一有机酸盐型;复合型又可分为有机酸与有机酸复合型、有机酸与有机酸盐复合型、有机酸或有机酸盐与有机酸酯类复合型等几种类型。其不同组合类型的防霉剂有不同的作用机理与作用效果。
单一型饲料防霉剂主要通过其单一成份发挥防霉作用,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: 
1.丙酸 
     丙酸是三个碳的羧酸,化学式为CH3CH2COOH。纯的丙酸是无色、腐蚀性的液体,带有刺激性气味。丙酸防霉机理是:单体丙酸活性分子在霉菌细胞外形成高渗透压,使霉菌细胞内脱水,而失去繁殖力;丙酸活性分子可穿透霉菌细胞壁,抑制细胞内的酶活性,而阻止霉菌的繁殖。在饲料贮存中通过挥发丙酸气体,与饲料表面充分接触,有效抑制霉菌生长。主要作用菌是酵母菌、细菌霉菌,特别对好气性芽孢杆菌、黄曲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。其缺点是:热稳定性差,80℃制粒过程中挥发量达40%,用于制粒时损失大;在贮存过程中损失快,药效持续力短,不利于长期保存;易受饲料中钙盐和蛋白质的中和,而失去活性。
2.山梨酸 
    山梨酸又名2,4-己二酸,白色结晶粉末或无色针状结晶,无臭或稍有刺激性气味,溶于水,饱和水溶液pH为3.6。其作用机理是:山梨酸与微生物酶系统中的巯基结合,而破坏酶系统,抑制微生物代谢和细胞生长,从而达到抑菌的目的;山梨酸还可以在饲料表面形成一均匀的有机酸保护膜,阻止霉菌进入内层。对霉菌、酵母菌、好气性菌类均有抑制作用,毒性小。缺点是:受pH值影响大,当pH值大于7.5 时,几乎无抑菌作用,对乳酸菌几乎无效,在水中易氧化。 
3.苯甲酸 
    苯甲酸为无色或白色针状或鳞片状结晶,稍溶于水,饱和水溶液pH为2.8,有效成份为非离解态的苯甲酸活性分子,对酵母菌、细菌、霉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。苯甲酸防霉作用的机理是:苯甲酸活性分子穿过霉菌细胞壁,抑制细胞内的呼吸酶的活性及阻碍乙酰辅酶的缩合反应,使三羧酸循环受阻,代谢受影响,并可阻碍细胞膜的透性,从而防霉。其缺点是:对pH值要求窄,只能在酸性条件下发挥作用,pH值大于4时,防霉作用开始下降,有苦涩等不良味道。 
4.脱氢乙酸 
    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,无臭,无味,熔点108~110℃,沸点270℃,难溶于水,对光热稳定,是一种广谱抗菌剂,对细菌、霉菌和酵母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,且不受碱条件的影响。其缺点是:毒性较大,饲喂动物有残留,被部分国家和地区限用和禁用。 
5.丙酸盐 
    丙酸盐主要有丙酸钙、丙酸钠、丙酸铵,为白色颗粒或粉末,无臭或稍有异臭味,溶于水。丙酸盐的有效作用成份是丙酸分子而非丙酸盐类。其作用机理同于丙酸,丙酸盐释放丙酸分子受饲料中水分和pH的影响,当pH为7时,丙酸盐溶于水,游离出丙酸分子仅为0.8%,当pH为4.9时,游离酸含量为50%。丙酸盐离解后呈弱碱性,阻碍其进一步离解,因此,丙酸盐的抑菌效果不如丙酸。其优点是不挥法,耐高温,不受饲料成分的影响,腐蚀性低,刺激性小,且适合持续贮存。缺点是对饲料混合均匀度要求高,用量大,影响适口性,对饲料水分含量,pH值要求严格,且不能即时起作用。市场上的露保丝盐、除霉净、霉敌等主要成份为丙酸盐类。 
6.双乙酸钠 
    双乙酸钠(SDA)为白色晶体,略带醋酸味,易吸湿,饱和水溶液的pH值为4~5,具有较强的杀菌力。双乙酸钠抑菌的有效成份是乙酸,其机理为乙酸分子穿过真菌、霉菌、细菌等的细胞壁,干扰细胞间酶的作用,引起细胞内蛋白质变性,达到抑菌的目的。主要的有效作用菌是霉菌、酵母菌,最适pH范围在6.0以下。双乙酸钠适合高湿条件下水分高的各种原料的防霉,双乙酸钠防霉效果优于同剂量的丙酸盐,对黄曲霉和黑曲霉的抑菌率达56.5%、48.7%。双乙酸钠作为防霉剂其来源丰富,成本低,有调节pH值,提高蛋白质利用率,促进体脂肪的合成等作用,可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。其缺点是当饲料霉变严重时或双乙酸钠量达不到完全抑菌时,反而促进了霉菌的生长。 
7.苯甲酸钠、山梨酸钾 
    苯甲酸钠饱和水溶液pH值为8~10,有效作用菌主要有酵母、细菌、霉菌,在饲料中的使用量为0.6%~2.8%,最适pH范围2.5~4.0,其防霉作用机理同于苯甲酸。山犁酸钾饱和水溶液pH值为7~8,有效作用菌主要有霉菌、酵母、好气腐败菌,在饲料中的使用量为0.5%~3%,最适pH范围5~6以下。其防霉机理同于山梨酸。 
8.富马酸及其酯类 
    富马酸及其酯类主要包括富马酸单甲酯和富马酸二甲酯,其中以二甲酯最为常用。富马酸及其酯类的防霉机制主要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,使细胞内蛋白质变性,并可抑制微生物细胞的呼吸酶系与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,达到抑菌的目的,起抑菌活性主要以分子态起作用。这类防霉剂与有机酸型防霉剂相比,具有用量小,对光热稳定,不受饲料pH值的影响,在pH4~8范围内均有很好的抗菌作用,具有广谱抗菌性,但不易溶于水,对皮肤及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,在饲料中使用受到一定限制。 
    由上可知,有机酸类防霉剂的防霉效率主要受饲料pH值的影响,应用pH值范围窄。其主要的防霉机理是干扰细菌内pH值的稳定性,从而引起蛋白质、核酸和磷酸酯结构的改变,并且改变或破坏一些酶的作用,从而抑制霉菌生长。有机酸盐的防霉机理基本同于其相应的有机酸,其优点比有机酸稳定,不易挥发,腐蚀性小,有效作用比其酸更持久。富马酸及其酯类作用效果好,有更广谱抑菌性,稳定性好,但添加量过大,对人体皮肤有刺激性,不利于单独使用。

    复合型防霉剂有多种有效成份复配而成,可能通过各成份间的协同增效作用,大大提高防霉剂的作用功能,并且添加量更小,对饲料的品质和适口性无不良影响。主要有以下几种复合类型: 
1.有机酸复合型 
    通常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机酸复合而成,如丙酸与苯甲酸或富马酸按一定比例复配,这种类型的防霉剂兼顾了不同有机酸防霉作用特点,加大了广谱抑菌性。但有机酸通常都具有挥发性,在使用过程中损耗较快,特别是在制粒或膨化生产中,挥发损失更大,严重影响饲料后期防霉效果。且有机酸都有较强刺激性和腐蚀性,对生产人员和设备都有不利影响。 
2.有机酸与有机酸盐复合型 
    如丙酸与丙酸盐或双乙酸钠类复合型防霉剂,这类复合型防霉剂可以很好地兼顾饲料前后期的防霉要求,有机酸的快速挥发性,可以在饲料前期快速渗透到饲料的各个层面,对原料中带入的霉菌或饲料早期出现的霉菌均能有效抑制和杀灭,能很好地防止饲料早期霉变的危险。在饲料的贮运后期,即在30-45天期间,随着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,饲料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,使得霉菌生长和繁殖加快,如果没有好的防护措施,饲料会很容易发生霉变。这个时候防霉剂中有机酸盐通过水解释放出有机酸分子,从而对霉菌起到抑制和杀灭作用,有效保护饲料后期品质。由于防霉剂各成份对不同时段饲料起保护作用,能高效利用防霉剂,减少防霉剂的使用量,一方面可以减少防霉剂对饲料的副影响,一方面可以适当降低生产成本。
3.有机酸或有机酸盐与有机酸酯类 
    由有机酸或有机酸盐与有机酸酯类复配而成,添加了有机酸酯类,如富马酸二甲酯可以提高防霉剂的广谱抑菌性,使得防霉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均能很好发挥防霉作用,由于酯类能通过直接升华成气体分子,可以有效渗透到饲料各个角落中,可对饲料起到全方位保护,也能很好地兼顾了饲料前后期的防霉要求。但不足之处是富马酸酯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,如果使用量过大,可能会对饲料适口性产生一些影响,因此在高档饲料或小动物饲料中建议尽量不要使用。

    综上所述,复合型防霉剂比单一型防霉剂有多方面的作用优势,现已成为饲料防霉剂的主要发展趋势。我公司多年来一直专注于饲料保存与保鲜产品的研发,所生产的防霉剂产品主要由丙酸、丙酸铵、双乙酸钠和增效剂成份组成,其中丙酸和丙酸铵是以混合溶液形式存在,比纯丙酸更稳定,挥发性更少,丙酸铵比丙酸钙或丙酸钠更易于水解转化为丙酸,有效成份利用率更高,防霉作用更为持久。食品级的双乙酸钠安全卫生,性质稳定,细度均匀,有利于与饲料充分均匀混合。富马酸具有升华功能,可从固体形式直接升华成气体分子,能很好地渗透到饲料各个层面中,在防霉上可起到熏蒸的作用,同时它还不受pH值的影响,有较广谱抑菌性。少量增效剂可以有效融合各有效成份,提高有效成份利用率和防霉作用功能。复合防霉剂作用功能主要取决于各成份间的协同增效作用,经过多年实用和试验证明,此防霉剂配方对高温、高湿和长期贮运饲料有非常显著的防霉功效。